IPD流程是产品开发的管理流程,而项目交付是产品的落地交付。那么如何打通IPD流程和项目交付过程呢?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工具来实现流程与交付的统一。
BOM是产品结构文件,它将IPD流程与项目交付过程完美结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工程师通过BOM来管理和控制产品的零部件和组件,确保每个部件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BOM还可以作为项目交付的依据,帮助项目团队准确地跟踪和管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总之,BOM作为IPD流程与项目交付的桥梁,可以有效地实现流程与交付的统一,提高产品开发和项目交付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一般装备制造业企业(包括工程机械行业、风机行业、储能设备行业、农用机械行业等)都比过去更重视正向研发。各企业纷纷以华为作为标杆学习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模式,期望通过IPD实现正向研发,提升企业竞争力。虽然IPD在业内普及程度很高,但真正能够深入应用并且从中获得效益的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除了企业文化、基础规范薄弱等方面之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普遍处理不好,即IPD与项目/订单交付之间的关系。
IPD重点在新产品研发,但装备制造业针对客户的需求,往往基于IPD产品基础上通过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实现,因此重点落在了项目/订单的交付。如何协调好IPD和项目/订单交付之间的关系,使得IPD的成果能够最大化应用到项目交付过程,对于IPD推广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IPD的概念、计划、开发、生命周期阶段到项目交付过程,没有全企业统一的配置信息将这些过程贯通起来。这导致了销售无法精确了解企业能卖给客户的商品以及可供客户选择的配置。
从IPD角度而言,产品配置代表了IPD过程在一定资源限制条件下企业产品对市场区间的覆盖以及工程开发范围的定义。IPD过程的产品配置确定了IPD平台产品所蕴含的产品组合多样性,推到销售端则反映了IPD开发的产品蕴含了多少有效的销售资源组合,起到了打通研发、销售、生产的信息索引作用。企业普遍不够重视,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方式,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沉淀配置资源,这必然导致IPD的成果不能直接被应用。
从项目过程来看,在装备制造行业,只要IPD产品配置资源管理到位,那么客户的绝大部分需求都会落在IPD产品配置范围之内,极少数客户需求会作为项目的特殊配置提出来。但绝大多数企业项目过程没有形成规范的对客户需求的配置化表达与管理,更不用说项目配置与IPD配置的关联,这必然导致项目洽谈、交付过程一系列工作与IPD脱节。
BOM数据需要覆盖IPD研发过程中对多样化需求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是采取配置化超级BOM的方式,即将一系列产品的模块或者零部件组织在一起,通过配置关系表达模块/零部件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大降低数据冗余度,有效解决产品组合多样化带来的BOM数量急剧膨胀的问题。以IPD过程的配置化超级BOM为基础,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BOM则根据项目配置,从IPD配置化超级BOM中动态获取项目BOM(特殊配置除外),这样可以降低每个项目的数据准备工作量,缩短客户响应时间。
企业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在IPD过程中并没有形成BOM的配置化组织模式,不能形成针对具体配置的BOM自动解析,导致项目过程不能高效直接地应用IPD成果,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准备BOM数据,并且BOM质量低,造成生产、售后等一系列问题。其次项目过程会持续受到IPD变更的影响,项目变更管理往往与IPD变更管理脱节, IPD发生变更时,项目不能及时高效获取IPD变更内容,导致项目需要重新组织、维护、校验项目BOM,耗时耗力且质量难以满足生产、交付、售后服务要求。
🔺当前装备制造业在IPD概念、计划阶段比较普遍缺乏目标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手段,IPD过程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导致产品成本竞争力不强。销售阶段、项目交付过程报价、预算、成本核算偏差大。
🔺企业普遍缺乏零部件预测手段,特别是长周期零部件预测的手段,导致项目交付延迟。
🔺一品多点:企业出于供货安全或者其它方面的考虑,大量采用多供应商策略,且多供应商场景复杂,大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其实以上问题都跟BOM密切相关。对于成本问题,主要矛盾在IPD过程构建BOM的时点普遍比较晚,难以满足IPD概念、计划阶段前期成本分析工作;IPD过程和项目过程缺乏高质量的成本BOM来支持不同阶段的成本分析。同时IPD过程构建BOM时点普遍较晚,导致零部件预测工作难以今早开展。由于受业务或者系统的限制,一品多点供应商零件替换关系与成套关系都不能体现在BOM上,导致生产在处理一品多点场景时低效且容易出错。
IPD与项目交付过程的贯通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上述问题分析、业务痛点无一不指向一份重要的数据:产品配置和BOM。IPD和项目交付过程的错综复杂的交互、融合、衔接几乎都跟产品配置和BOM相关,因为IPD过程、项目交付过程的工作基本围绕产品定义展开;产品配置、BOM以及BOM所涉及的模块跟零部件则是随着产品开发、项目交付过程的演进而不断演进的产品定义形式。所以在装备制造业非常有必要从一个崭新的高度来看待产品配置和BOM。企业级BOM解决方案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实践。
所谓企业级BOM解决方案,就是将BOM管理提升到企业层面而不是局限在某个业务领域或者某个业务部门的业务,通过将贯通全价值链的产品配置管理和BOM管理以及端到端的变更管理高度集成在一起,形成一条精益化的、高可信度、高可用性的信息索引,将各业务领域业务高效协同、集成起来。
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企业的业务往往是以配置组合满足客户订单(CTO,Configuration To Order)模式和定制化开发满足客户订单(ETO,Engineering To Order)模式混合。但即便是ETO模式订单,绝大部分是通过IPD中定义的常规配置来满足,只有极少数需求通过特殊配置实现。所以ETO模式交付的核心还是以CTO为基础的。项目交付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客户特殊需求可以通过一定的评审机制,纳入IPD常规配置,从而形成一个客户项目不断丰富IPD产品/配置组合的良性互动。如下图所示:
以上内容我们主要介绍了企业在IPD与项目交付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同时提供了解决此类种种问题的思路和实践:企业级BOM解决方案。那么企业在实施企业级BOM解决方案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IPD重点在新产品研发,但装备制造业针对客户的需求,往往基于IPD产品基础上通过一个较为复杂的项目实现,因此重点落在了项目/订单的交付。如何协调好IPD和项目/订单交付之间的关系,使得IPD的成果能够最大化应用到项目交付过程,对于IPD推广的意义十分重大。
BOM管理的重要性从IPD与客户项目交付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但各企业的现状是,企业对BOM重要性的认识还严重不足。具体表现是:企业还是将BOM理解为一个简单的数据维护的工作,而不是一种需要很强专业能力、遵循一定体系化规范去完成的工作。企业虽然BOM问题不断,但解决的办法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从局部、眼前试图去“消灭”问题,很少从体系化的角度、全局的角度、长远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每年都会层出不穷地“冒出”已经被“专项解决”过的问题。
企业中大多数BOM问题,问题的发生点并不是问题的解决点,不能试图在问题的发生点去解决问题。举个例子,有的企业生产时经常会发现工单BOM中的物料有错误,需要通过紧急方式替换工单BOM中的物料以使生产不受影响,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上游的变更管理和断点管理,因此长远的解决办法一定是在变更管理以及断点管理上,而不是在工单BOM上。
而当前企业中大多数BOM问题产生的根源在BOM架构,不合理的BOM架构注定会产生一系列的BOM问题。因此,企业需要重视BOM架构的设计,这才是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BOM架构需要探讨三个重要的问题:🔹 BOM的组织方式
🔹 BOM的形态
🔹 BOM的层次结构
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在BOM架构方面考虑得非常少,BOM架构受软件工具的制约严重,缺乏匹配行业业务特征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结合IPD与项目交付过程的业务特点和突出问题,打通IPD和项目交付的企业级BOM架构更适合装备制造业,具体架构可参考下图,描述了支持IPD以及项目交付过程的BOM形态及流转关系。
IPD平台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需要形成对配置资源的统一定义,保证配置资源在企业各个业务领域都能够共用,并在此基础上定义IPD开发的新产品的产品技术配置。在IPD的后期新产品上市之前,根据销售策略定义销售配置。
IPD平台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BOM形态是早期BOM和EBOM。早期BOM和EBOM的服务对象与管理内容都非常类似,都是服务于成本、先期采购、工艺、售后等业务领域,使它们尽早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所处的IPD阶段不同,变更受控的方式有差别。早期BOM处于IPD概念阶段或者计划的早期阶段,变化频繁,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变更管理方式以及BOM共享方式;EBOM则是完全受工程变更控制的BOM形态。
EBOM发布之后,可构建MBOM集中承载IPD开发的平台产品的相关工艺信息及物流信息;构建SBOM集中承载售后维修所涉及的备件信息。当前国内装备制造业在IPD过程中很少考虑MBOM和SBOM,导致每个项目都需要单独从头开始考虑MBOM以及售后维修备件,耗时耗力,对项目的交付周期产生影响。
IPD过程需要对成本进行管控,特别是在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对目标成本和预估成本的管理,是面向成本的设计的基础。IPD全过程的成本管理需要成本BOM的支持。成本BOM是一种应用形态的BOM,在IPD不同阶段来自不同的BOM(早期BOM、EBOM、MBOM)。
IPD过程中的BOM组织方式建议都采用配置化超级BOM模式。配置化超级BOM组织模式是跟产品系列化开发的业务模式相匹配的。同时,IPD过程通过配置化超级BOM尽最大可能将各项目可重复用到的资源(配置/模块/零部件)进行统一定义,让IPD成果能够高效直接地为项目所用。
从客户项目过程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售前与客户接洽阶段,可以基于IPD销售配置所定义的销售资源跟客户沟通需求,使得投标阶段的配置直接与IPD定义的销售配置关联,可以更准确地预估客户项目的定制化程度、成本、周期。在项目确定阶段,客户需求通过合同配置进行定义,同样与IPD输出的销售配置/产品技术配置直接关联。在项目交付过程阶段,客户的需求可能改变,通过交付配置进行定义,交付配置也跟IPD输出的销售配置/产品技术配置直接关联。以上三个阶段之所以需要强调跟IPD输出的销售配置/产品技术配置关联,主要是客户的大部分需求往往落在IPD规划的配置之内,可以通过常规配置匹配标准产品,解析标准BOM,在此基础上进行定制化。这样,项目交付过程就与IPD过程产生了动态的、无缝的连接,将大幅度提高运行效率。
上面着重探讨了BOM架构的BOM组织方式、BOM形态问题。关于BOM层级结构,由于装备制造业CTO+ETO模式这一特征显著,产品开发到订单交付的贯通效率是首要要考虑的问题,因此BOM尽量扁平化仍然是BOM层级结构设计的最重要的考虑要素。